“看!像不像炮彈出膛?”撈海蜇人的一句話,讓岸上的人頓覺詫異,但想了想一只海蜇二三十斤,雖不及炮彈的重量,也算是接近了,于是,很快就哈哈大笑起來。在詫異和笑聲中,遼寧東港海邊養殖區的海蜇秋捕開始了!
這一刻是9月4日早晨6點43分。在此之前,拉網的漁民已經在蝦圈里忙了2個多小時。雖然不是蝦圈的主人,但拉網人真心希望拉上來的海蜇能賣上好價錢,拿工錢也能心安理得。“整個夏天海蜇都是兩三塊錢從蝦圈走,秋天開始了,價格還不漲一漲嗎?”
漲的可能是存在的。蝦圈圈主老景說,“海蜇低迷了一個夏天,價格不行,個頭也不行。原以為8月份能抬頭,結果下了20多天的雨,很多都減產了。至于9月份,雨水少了,氣溫也合適,大一點兒的海蜇一個都是二三十斤,品相好價格應該能提一提,不過期望值不能過高?!?/span>
最終的收獲果然沒讓老景太失望:3萬斤!這個量級,是老景蝦圈從夏到秋的單網之最,在東港當地也算是名列前茅。雖然價格仍不樂觀,但老景說,“沖量唄?!备尷暇爸档闷诖氖?,9月4日當天上岸的只是秋捕第一網,未來一段時間還會上來兩三網。
按說到了9月初,養殖區海蜇捕撈基本處在收尾階段,為何今年反而迎來高潮?老景說,這也是天氣造成的,“8月中下旬,防臺風防暴雨,養殖區作業基本停滯,所以海蜇捕撈的高潮就比往年延后了。”
海蜇捕撈現場,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流水作業的快!快上岸、快分割、快稱重、快裝桶、快上車......尤其令人稱道的是“快分割”,女工將一只海蜇拿到手,只需要10秒左右的時間,就能搞定割腦兒割傘刮衣子。在當地人的語境里,她們是名副其實的“東北快手”!
快的事情交給女人,累的事情屬于男人——瞧,一桶海蜇130斤,“一二三,走!”上車了。如果說快,男人在這個領域的速度也是須眉不讓巾幗。在這就得說道說道,海蜇捕撈為何刻意強調快?其實,涉及到海鮮的作業都很在意快,任何的慢都會影響海鮮的鮮度和價值,海蜇更甚,怕高溫怕水化,所以要盡量快。
海蜇捕撈諸多環節中,唯一“不快”的,可能就是拉網人了。他們凌晨4點左右進入蝦圈的海水里布網,然后收網。大約2個多小時之后,才能將偌大的網具收攏到距離岸邊很近的地方。這期間,他們還要對任何一個影響收網的技術問題進行及時處理。而所謂的不快也是相對的,從布網到海蜇上岸有時間限定??傊?,不能因為他們的“不快”,延遲后續流程。
豐碩的海蜇,這是海邊人辛勤付出的結晶,更蘊含了太多的期待。眼下,養殖區的秋捕如火如荼,真心希望,海邊人的收益也能更加豐碩,火起來、旺起來。
圖文|棋簿紫